新疆棉花全生育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三)

五、蕾期管理 

1苗情诊断 

1)壮苗:叶色亮绿,顶心舒展;7~8片叶龄期现蕾;茎杆粗壮,蕾多蕾大。盛蕾期封小行。 

2)旺苗:植株高大,茎杆青绿,节间长,叶片大而厚,叶色浅,蕾小而少,根系发育不良,头重脚轻。盛蕾期小行已封严,大行间距较窄,叶色浓绿。 

3)弱苗:叶薄色淡,呈黄绿色,8~9片叶不现蕾,现蕾后,植株比较矮小,株高日增长量不足1厘米,茎杆细弱,红茎比大,果枝伸出慢,一般3天以上才能长出1台果枝,蕾小,脱落较多。盛蕾期小行间清晰可见。 

2、中耕 

质量要求:中耕深度,第一次16~18厘米,第二次18厘米以上。 

3、化调 

根据苗情,蕾期化调可进行1~2次。盛蕾期的旺苗棉田,亩用缩节胺1~2克。 

4、叶面喷施硼肥 

施用硼肥的作用:施用硼肥可减少蕾、铃脱落,增加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使棉花早熟不早衰。 

缺硼诊断:叶柄增粗并出现数量不等的暗绿色环带是潜在性缺硼的典型症状。缺硼棉花顶部幼嫩组织先发病,顶芽受损,腋芽大量发生形成多头棉,果枝短而多;下部叶片大而肥厚,且脆,色泽暗绿无光泽,叶脉突出,叶面皱缩,凹凸不平,向下弯曲。新叶一般较小,边缘及主脉失绿,叶片上卷呈杯状。现蕾少而小且易脱落,苞叶张开,花小,花冠短,花药空瘪,花瓣不能完全张开,开花后几天内即自行脱落。 

防治措施:土壤严重缺硼时,提倡硼肥基施,亩施硼砂0.5~1g公斤。潜在性缺硼时,分别于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叶面喷施禾丰硼等叶面硼肥各一次,亩用量40~60克,稀释800~1000倍。 

5、灌水与施肥 

1)测土平衡施肥技术 

棉花的测土平衡施肥技术就是根据棉花的需肥规律和棉田土壤现有的肥力水平,施入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肥料,保证棉花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得到充足的各种肥料的供应,从而实现棉花的高产、优质、低成本。 

2)随水施肥技术 

随水施肥:将肥料溶入灌溉水中并随同灌溉(滴灌、渗灌等)水施入田间或作物根区;能将肥料适时、适量地供给作物,减少渗漏和挥发,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节肥增效好的目的。 

3)水肥运筹方案,见《棉花全生育期水肥运筹基本方案》。 

棉花全生育期水肥运筹基本方案 

备注:1、表中的灌水量和施肥量都是用百分数表示的,而不是具体的水方数量和肥料量;在使用此表时应根据当地、当时的具体情况确定当年生育期内施用的灌水总量和各种肥料的追肥总量,再按百分比计算出各次的灌水量和施肥量;2、灌水期是按旬计算的;3、本表是棉花整个生育期的水肥运筹方案,应用时可根据棉花生育期应用对应时段的方案。 

6、去叶枝 

1)叶枝的识别:叶枝俗称“油条”,生长在棉株的中下部,是一种消耗营养多而结铃很少的器官。同时还会造成田间郁蔽,影响棉田的通风透光。因此生产上通过“去叶枝”措施,以促进壮苗早发,改善棉田后期的通风透光条件。 

2)去叶枝方法 

人们常常把“去叶枝”和“脱裤腿”混为一谈。其实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假如把一株棉花比作一座“工厂”,那么,叶片是制造半成品的“车间”,果枝是制造最终产品的“车间”,而叶枝则是 “废弃车间”。“去叶枝”就是去掉 “废弃车间”;而“脱裤腿”是把第一果枝以下的主茎叶和叶枝一起撸掉,结果造成棉株短期内因营养供应不足而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果枝和蕾的发生量减少。因此,正确的“去叶枝”是只去掉叶枝而保留主茎叶片。 

7、病虫害防治 

1)枯萎病 

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现蕾期为发病高峰。 

症状类型:又称半边黄、金金黄、萎蔫病。棉花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症状常表现多种类型:苗期有青枯型、黄化型、黄色网纹型、皱缩型、红叶型等;蕾期有皱缩型、半边黄化型、枯斑型、顶枯型、光秆型等。青枯型,棉株遭受病菌侵染后突然失水,叶片变软下垂萎蔫,接着棉株青枯死亡。黄化型, 多从叶片边缘发病,局部或整叶变黄,最后叶片枯死或脱落,叶柄和茎部的导管部分变褐。黄色网纹型,子叶或真叶叶脉褪绿变黄,叶肉仍保持绿色,病部出现网状斑纹,渐扩展成斑块,最后整叶萎蔫或脱落。皱缩型,表现为叶片皱缩、增厚,叶色深绿,节间缩短,植株矮化。红叶型,苗期遇低温,病叶局部或全部现出紫红色病斑,病部叶脉也呈红褐色,叶片随这枯萎脱落,棉株死亡。半边黄化型,棉株感病后叶半边表现病态黄化枯萎,另半边生长正常。该病有时与黄萎病混合发生,症状更为复杂,表现为矮生枯萎或凋萎等。纵剖病茎可见木质部有深褐色条纹。湿度大时病部出现粉红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防治措施: 

a、选用抗病品种; 

b、加强管理,培育壮苗,拔除病株等。 

c、种子处理,0.3%多菌灵胶悬剂浸种14小时。 

d、田间施药,在病害初期喷施“枯黄灵”+超天或安索菌毒清+超天。 

2)蚜虫 

症状类型:蕾期蚜虫主要是棉黑蚜和棉长管蚜。 

棉黑蚜喜欢群聚在棉苗嫩头上取食危害,使顶芽生长受阻,腋芽丛生,叶片卷曲下弯。棉长管蚜危害叶片时,叶片出现浅黄色小斑点,但叶片不卷曲。 

防治措施:棉黑蚜和棉长管蚜,一般年份可以不防治,利用它们引进益虫,繁殖天敌,为生物防治棉蚜打下基础;特别严重年份可用洗尿合剂(洗衣粉:尿素:水=11100)叶面喷施。 

3)棉铃虫 

症状危害:棉铃虫主要以幼虫蛀食蕾、花、铃,开花时危害柱头和花药,蕾和青铃被蛀成孔,孔内外常残留粪便。危害叶片时,造成边缘缺口或叶片上形成大小不等的孔。 

   农业防治技术: 

a.选用抗虫品种;b.秋翻冬灌,减少或消灭越冬虫源;c.轮作倒茬,最好水旱轮作;d.开春后结合清渠,进行铲埂除蛹;e.棉田两边种植玉米诱集带,集中防治;f.控制氮肥用量,防止旺长;g.打顶和整枝时,将打下的顶尖带出田外深埋;h.喷施过磷酸钙或磷酸二氢钾趋避棉铃虫。 

生物防治技术: 

a.喷施Bt制剂或NPV制剂;b.人工饲养、释放赤眼蜂;c.预留保护带,实施隔带施药,以保护或利用天敌; 

化学防治技术: 

防治指标:百株卵量20粒以上或百株有幼虫5头以上; 

防治技术:交替使用爱福、功夫、赛丹等农药,防止产生抗药性;幼虫3龄前用药或夜间用药可提高化学防治效果。 

其他防治技术: 

a.利用杨柳枝把诱杀,但每天早晨必须收蛾,定期向杨柳枝把喷水或更换新鲜杨柳枝把;b.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娥;c.用性诱剂诱杀雄娥;d.人工捕捉幼虫和娥等。 

六、花铃期管理 

1、壮苗田的群体长相 

盛花期:壮苗,盛花期大行达到“下封上不封,中间一条缝”,地面可见零星光斑,光斑面积不小于3% 

盛铃期:高密度种植的壮苗,725~28日前,红花上顶。 

2、旺苗田诊断与调控 

诊断:花铃期旺苗棉田叶色浓绿发亮,大行封严,地面无光斑,81日前后红花不上顶。 

调控措施: 

①推迟灌水期,减少灌水量;②减少氮肥;③加强整枝,打群尖,去老叶。 

3、早衰棉田诊断与调控 

诊断:叶片落黄早,并逐渐变褐枯萎;红茎比高达0.9以上,生长点变尖,花位上移,725日以前红花上顶。上顶越早,早衰越重;顶端花芽潜伏,不再延续新的果枝,果枝台数减少,棉铃小,大行不封行。 

调控措施:①根据棉花的需水、需肥规律,及时灌水、增施氮肥,同时提高灌水质量;②及时防治病虫害; 

③提高棉田机械化作业和农药施用的质量,尽量减少其对棉株的危害。 

4、红叶早衰棉田诊断与补救 

诊断:红叶早衰一般发生在连续降雨2~3天后,首先是棉株上部叶片变灰绿色或出现水渍状斑块;4天左右,叶片正面出现不规则的片状浅红色斑块(但叶片背面仍为绿色);以后红色斑块逐渐扩大,红色加深,十多天后,叶背边缘开始出现红色,最后变褐、干枯、脱落。受灾重的棉田,远看呈黄褐色。与此同时,上部的蕾开始脱落。大铃的铃壳变红。在低洼地段还会造成根系组织坏死,叶片青枯。 

防治措施:①平整土地,修好排灌系统,做到久雨能排,久旱可灌,保持土壤中适宜的含水量,以保证棉花根系的正常生长,在暴雨或连续阴雨时,要及时排水防涝;②深中耕,高培土。促进棉花多发根,向下扎根,提高棉株的吸收能力。同时还可加强雨后排水,防止积水;③初花期重施花铃肥,保证后期不脱肥;④连续降雨后,及时进行根外追肥,促进棉花生理功能的恢复;⑤群体较小的棉田,雨后及时中耕、散墒;群体较大的棉田,雨后及时整枝,加快田间水分蒸发。 

5、灌水 

诊断:初花期的花上主茎叶数小于7片,花铃期棉株中上部黄褐色干铃增多。 

防治:①及时灌溉。及时进行沟灌或滴灌,以解除旱情;②喷施抗旱剂。 

6、打顶、整枝 

打顶时间:于75~15日打顶为宜。 

质量要求:前期仅打顶心,后期打一叶一心。